也许是刚才的兴奋还没有消除就开始叙述的缘故,“老大”接下来的话显得有点混乱,有时甚至令我搞不清楚他所讲的事到底是罪犯干的,还是他干的。
如果让不知道详情的第三者来听他叙述的内容的话,肯定会觉得“老大”就在讲自己的经历。因此,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老大”对三亿日元抢劫案非常了解,包括很多细节。
“我听说从案发前八个月开始,罪犯就向多摩农协等寄送恐吓信,让银行工作人员在潜意识中对炸弹产生恐慌心理。同时借此观察银行的警戒体制和警方的调查情况。因此我认为罪犯是非常冷静而狡猾的。松田先生对此怎么看呢?……”
“抢劫的目标是高达三亿日元的现金,做这点事前准备不是很正常吗?”
“从一系列恐吓案件可以看出,罪犯是逐步让银行工作人员在潜意识中对炸弹产生恐慌心理的。那么罪犯应该是非常具有计划性,智力很高的那种类型吧?”
“当时有很多案件都与炸弹有关。我记得就在三亿日元抢劫案发生的前一天,就刚发生了一起用炸弹恐吓金融机构的案子。”
“是在港区发生的那起金融中间商恐吓银行的案件吧。但是我觉得如果前一天发生同类案件的话,罪犯行动时会变得更为困难。”
“很有可能是等不及了吧。当时一切都已准备完毕,如果那天不动手的话,要抢劫到相同数目的钱,就必须等半年,抢劫夏季的奖金。当时大概是认为即使警力多一点也不会有大问题,所以才贸然开始行动的。”
“您的意思是说罪犯当时是想冒一下险?”
“那倒也难说,那种罪犯,说不定已经想好了什么对策,我也吃不准。”
“东芝府中方面的现金运送业务是由日本信托负责的,但是日本信托本来一直借用三菱银行的保险库。所以在外人看来,应该会认为负责现金运送的是三菱银行。可是,自从运钞车的出发地点从三菱银行换到日本信托国分寺支行以后,罪犯就再也没有进行过踩点侦察。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
“您的妹妹以前确实是在三菱银行工作过吧。”
“那又怎么样?和我妹妹没有关系。”
“什么事情和您妹妹没有关系呢?”
“你在说什么?运钞车起点改变这种小事,只要对日本信托分行进行监视就可以发现。日本信托的分行不就在三菱银行前面吗?”
“您对具体情况了解得可真详细。我在去实地采访以前,对此可是一无所知。”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曾经偶然路过那里。”
“是吗?还有,罪犯用于伪装摩托车以及制造假的炸弹的材料,都是从批发式店铺购入的产量很大的普通产品,所以罪犯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这些东西遗留在犯罪现场,而不必担心被警方追查出来源。您不要嫌我啰嗦,您不觉得罪犯的智力很高吗?”
“这种小事,谁都能想到吧。实际上当时不就有和这件案子内容很像的小说吗?”
“您是说大薮春彦吧。您的意思是不是说罪犯是以大薮春彦的小说为参考……”
“那种细节我又怎么会知道。”
“您有没有读过大薮春彦的作品呢?”
“嗯,以前曾经看过一点。那个作家对枪支和汽车很有研究吧。”
“是的。您对那种以坏蛋为主人公的冒险小说怎么看?”
“无聊,那种东西完全脱离现实。”
“此外,从罪犯所使用的偷盗汽车可以看出,罪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进行犯罪准备工作了。因此,应该可以认为罪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而且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分。”
“是这样吧。所有犯罪能否成功,都取决于事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有人根据摩托车的改造方法判断,罪犯应该相当熟悉电气方面的知识,您对此怎么看呢?”
“那种水平低劣的改造,即使不是专家也可以完成。我觉得警方和媒体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太强了。甚至可以说他们当时都陷入了罪犯所设置的圈套中。”
“这又怎么讲呢?”
“比方说,用于恐吓信和假炸弹的杂志就是一个例子。应该是《电波科学》吧。警方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口咬定罪犯所用这本杂志就是他常看的杂志呢?从普通罪犯的心理来讲,是不会将自己常看的杂志用于犯罪的,因为这样很有可能给警方留下线索。”
“您讲得很有道理。但是,警方还在白色警用摩托车的半导体扩音喇叭上,找到了附着在上面的报纸纸片,那应该是罪犯的失误吧?”
“嗯,那是惟一的失误……啊,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那种报纸的发送地区中,就包括川越市……”
“啊,不是三多摩地区吗?”
“不,不是。到调查工作进行到最后阶段时,警方反而认为,埼玉县南部地区更为可疑。而且,罪犯遗留在现场的那种雨衣,也曾经在川越市销售过。您对此怎么看?”
“这个……我认为,罪犯故意使用发行量较少的《产经新闻》这一点有些可疑。我觉得那是罪犯设下的圈套,目的是转移警方视线。”
“罪犯真的会想得那么细致吗?”
“如果是我的话就会这么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罪犯又怎么会在现场遗留那么多的物证呢?”
“从罪犯作案后的逃跑路线来看,罪犯对现场附近的地形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有人怀疑罪犯是当地人。您对此怎么认为?”
“那可不一定,即使不是当地人,但只要事先作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也可以那样逃跑。说不定那就是罪犯上班所经过的路线。警方的头脑就是这样死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先入为主的想法。”
“您的意思是说川越市的人也可以作案吗?”
“在理论上是这样的。”
“松田先生,您刚才曾经说过,罪犯在驾车逃跑时,曾经差一点与别的汽车相撞。罪犯当时本来是想在国分寺东元町的t字路口左转弯的,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不得不右转弯。那么您认为他当时到底是想去哪里呢?”
“虽然那一带的道路横七竖八,乱七八糟的,但是路的终点并不多。所以无论是左转弯,还是右转弯,罪犯应该都能够到达他的目的地。”
“您说的‘目的地’指的是哪里呢?”
“那我可就不知道了。”
我在前面已经讲到过,罪犯在武藏国分寺遗址附近换乘的汽车,在案发大约四个月以后被人发现。发现地点是位于案发现场东北方约四公里处的小金井市本町住宅区的停车场。对此,原来担任调查负责人的平塚八兵卫曾经认为,罪犯就是在那里将现金从铝合金钱箱中取出的。
对此“老大”是这样评论的:“虽然罪犯很善于利用这些别人难以察觉的盲点,但也不可能这样做。案发当日下那么大的雨只不过是偶然发生的。如果那天是晴天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那里的居民发现。所以罪犯应该是在什么地方拥有老巢。”
“川越怎么样?”
“作为和案件直接相关的老巢的位置,那里有点远吧。”
“三亿日元抢劫案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那三亿日元的保管场所到底在哪里。警方当时曾进行过非常彻底的地毯式搜查,甚至还有传闻说连墓地内的坟墓都掘开了。但是却没能找到被劫的钱。所以保管场所应该不是仓库等地方。那么您觉得罪犯会把钱放在哪里呢?”
“如果是我的话,会把钱埋在某个地方。”
“比方说,什么地方呢?”
“……”
“就比如说,美军基地……”
“啊……”
在那一瞬间,“老大”的嗓子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塞住了一般,说不出话来,接着,他又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老大”终于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我在那一瞬间突然这样想道。
但是,不幸的是,这“一瞬间”反而起了反作用。在那一刻,“老大”觉得手足无措,眼睛也不知看哪里好,结果就看了一下他的手表。
接着,“老大”似乎完全恢复了平静,露出一丝微笑,说道:“时间已经超出好多了,这样就可以了吧。”
从我们开始吃饭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三个小时了。“老大”一边微笑,一边又补上了一句:“我被你连逼带哄,说了很多东西,但这些都只不过是我个人的感想和意见哦。”
“老大”毕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