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康熙老爸顺治顺董事长,是叼着金钥匙出生的,自打一出娘胎,他老爸就利用职务之便,替他在大清集团办理了员工入职手续,一边吃奶一边领着工资,等长大了,大清集团论资排辈,一瞧这小家伙的工龄最长,董事长的宝座理所当然地放在了他的屁股下面。但是顺治却不甘于受别人摆布的人生,一直争取着爱情与自由,争取到最后,索性辞职跑到了五台山做和尚。
起初,清凉寺上下对顺治还很尊敬,好歹也是做过董事长的人啊,又经过了那么一番哭哭啼啼的自由恋爱,不看僧面看佛面,给了他一间独立的僧房,让他自己坐在屋子里,对着昏灯数着珠串,爱干啥干啥吧。
但是慢慢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和尚庙再差也还有个稳定的基本工资,于是削尖了脑袋往寺院里钻的人越来越多,很快顺治的房间里又挤进了一个和尚,接着又一个,接着又一个,接着又一个……最后和尚太多睡不下,只好席地而坐不停地敲木鱼。
和尚多了,大锅里的饭就有些不足,锅里的饭越少,和尚的心理恐慌就越严重,吃得就越多,以前一个和尚一顿三碗米饭就够了,现在吃了八碗还要求添饭,说到底都是怕吃完了这顿下顿就没得吃了,能多吃一口算一口。
庙里的和尚通常除了念经打坐,再也没个正事,惟一的正事就是端着饭碗眼巴巴地望着寺办食堂方向,就这样在大家齐心协力的狂吃之下,清凉寺眼看着就要破产。大家一看这样不行啊,就和几个机灵的和尚相互商量,不行咱们云游去吧,离开清凉寺咱们去少霖寺,少霖寺那可是家大型企业,家大业大,想把它吃垮,难度较大。
不料想,这边机灵的和尚们还没有动身,少霖寺最有名的十八主管却跑来了,说是少霖寺大锅里的粥越来越稀,大家已经吃不饱了,所以他们一起来清凉寺蹭上几顿。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僧员臃肿、僧浮于事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没有一家寺庙能够逃得过,那么该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的系统思想是什么呢?
就是自己动手,兴办实业,创业图强,产业救庙。
就这样,清凉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
说到办实业,清凉寺是有着强势人才优势的,顺治在出家之前就是赫赫有名的实业家,在业界大名鼎鼎,让他来负责清凉寺产业开发公司的经营,那简直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而且公司推出的主营产品又是寺庙强项:法事服务,说清楚了就是做法事,如果有谁家死了人,或是谁想念亡故的亲人了,公司接到客户的服务要求之后,就派出一群和尚到客户家里,连吃带喝,酗酒闹事,实在闲得无聊就念几声阿弥陀佛,就算是把死者的亡灵送到了西天极乐世界。遇到死者生前行为不检点,做过丢人现眼的坏事,那就提高服务收费,毕竟把一个坏蛋送到好人成堆的西天极乐世界去不是那么容易的,只一个护照签证就是一大笔钱。
像这种简单的营生,再加上顺治娴熟的管理技术,公司要是想不盈利的话,那简直是太难了。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不仅是庙里每个和尚这样想,顺治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等公司一开业,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公司开门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一个客户上门,众和尚正坐在门前伸长脖子苦等傻盼,却忽见对面又开了一家公司,瞧那个夹一只皮包的秃头老板好生面熟,大家看了半晌,才突然醒悟,此人赫赫然竟是公司的业务僧昌齐,怪不得公司接不到单了,原来负责跑市场找订单的昌齐自己把订单私吞了,挣到钱之后竟然另立门户,与公司分庭抗礼了。
这意外的事情把顺治老和尚弄懵了,才意识到现在这家小公司,与他原来做董事长时的大清集团明显不同。
当初他做大清集团董事长的时候,手下兵强马壮,总裁、副总裁、业务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分销经理、渠道经理、客户经理数都数不过来,管理系统严密,营销员根本没有能力把公司的订单撬走,而且大清集团本身就是品牌,客户相信大清,不会轻易把订单交给一个跑单帮的业务员。
但是清凉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就不同了,这家公司新近开张,市场资源匮乏,全靠业务员挨门挨户地跑订单,对业务员的依赖较大,所以一旦业务员起了不轨之心,携单而走,公司就只能等着喝西北风了。
发现这个情况之后,顺治马上召集全体员工僧开会,讨论应对之策,会议一开始,负责跑市场的业务僧们就七嘴八舌地叫苦:“你们怪不得人家昌齐私吞订单,要怪就怪你们自己,大家都是一样的正式和尚,你们都在办公室里聊天喝茶看报纸,业务员却得满街辛苦联系客户,拉到订单却没有任何奖励,这也太不公平了,像这种大锅饭,早就应该打破了。”
听了业务员的抱怨,顺治大手一挥:“好,那就打破大锅饭,凡是接到单的业务员,一律按营业额提成百分之十,这下总可以了吧?”
业务员加了提成,可公司还是见不到订单,反倒是昌齐那边的公司业务量激增,忙得昌齐头前脚后,眉开眼笑。顺治一打听,才知道昌齐那边的提成是百分之十五,公司的业务员接到单之后,直接就给昌齐送上门去了。
见此情景,顺治一咬牙,那好,你昌齐既然敢百分之十五,那我就百分之十八,用价格战打败你。就这样费尽周折,在公司开张的第三个月的时候,终于千辛万苦从市场上搞来一单。虽说这一单是业务员恶性压价才搞来的,基本上已经没有赚头了,可毕竟这是公司开张第一单,老方丈为此还给顺治发来贺电,鼓励公司的全体和尚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念经的和尚们兴高采烈地去了客户那里,又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可却没有把酬金带回来。反倒寺里接到了客户的投诉电话,投诉派去的员工不会念经,只会念报。原来庙里的大锅饭把和尚们都养懒了,念经的时候有口无心滥竽充数,像这种服务质量糊弄糊弄方丈还行,客户可不买你的账。
没办法,顺治只好再回过头来抓服务质量,对和尚们进行念经培训,直到这时候顺治才发现,偌大一座清凉寺,竟然找不到一个会念经的和尚。
清凉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面临的状况就是这个样子了——服务质量比不过昌齐,市场营销也竞争不过昌齐,可怜老顺治整天忙得一塌糊涂,一会儿教和尚们念经,一会儿给营销员打气,顾得了头顾不了腚。韦小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康熙派到清凉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