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统领,发天下令,后日清晨,不世门在朝歌山召开公审大会,公审杀伤道门的唐刀客。”
卅四一时没能转过弯来:“‘公审’?”
“是。”封如故道,“他们不是要我们查唐刀客吗?如今我们查到了,自是要开诚布公,公审唐刀客,才好定罪。”
卅四一脑门子官司,抓了抓脑袋:“这……岂不是让他们有了指责不世门的理由?”
“所以,为着这个理由,会有许多道门到场啊。”
说着,封如故举起手来,掌心里托着淡淡的一点灵光。
他注目欣赏着自己在“静水流深”中创造之物,语气淡淡:“……时护法的‘灵犀’之中所记载的,除了血腥之外,应该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东西吧。”
第137章绝地翻盘
不世门的天下令一出, 道门俱惊。
上次,常伯宁发天下令, 往不世门讨说法,也只是发给那十几家为唐刀客所害的受害门派。
魔道如何敢发天下令?
就算敢发, 又如何敢发给所有道门?
这是公审, 还是挑衅?
唐刀客之事震惊全道门,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祸及的道门何止十六家?
如今真相即将水落石出, 若不遣人到来,于情于理皆是不合, 哪怕是局外之人, 一来为见新任的不世门之主,二来为免被人议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必得来上一遭。
卯时时分, 朝歌山间,无师台下。
清晨云抱石,无风浪自涌,云色阴晦, 云之角上钩着一弦淡白残月, 仿佛文人工笔所绘。
静静聚集在朝歌山无师台下的道门之人, 总逾三万之数, 人头如攒, 看得朝歌山上严阵以待的不世门门人头皮发紧, 心中发虚。
但站在朝歌山下的众道门,心里也不很痛快。
……尽管目的是为公审罪人而来,可倒像是他们受了魔道调遣,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似的。
两年光景,世事更易了不少。
文始门门主文润津因为服用丹药过度,疲态尽显,文始门中诸事已交给文忱打理,二儿子文悯从旁协理。
然而,今日之事关乎女儿文慎儿性命,文润津还是坚持带病前来,一张青黄的容长面颊上长须纵生,持一榈木手杖,时不时嗽上一两声,是个气力不支的模样。
文忱文悯一边一个护住他,倒也尽心。
此刻,玄极君柳瑜极力捺着嘴角,难掩扬眉吐气的得色。
他本意只是想将唐刀客这口黑锅推到不世门头上,反正不世门不可能信任道门,常伯宁心中又只有他的好师弟,战火一起,不世门群龙无首,必然会被摧毁。
魔道不可有不世门这样的执牛耳者。
万一他日,不世门率魔道一朝势起,便难以处理了。
先要攘外,玄极君才可安心处理道门中的事宜,一步一步,让长右门取代三门位置,成为道门之首,从此一呼百应,得证他柳瑜的大道。
孰料,半路横空降下一个门主封如故,搅乱了他全盘的计划。
姓常的看到封如故就什么都不管了,而封如故有一手诡异剑法作为底牌,恫吓了在场所有人,逼得他们不得不先行撤退。
然而,事态至此,柳瑜心中仍存一线希望。
事情还远远没有了结。
封如故身为不世门主,必须得交出一个唐刀客来。
谁能想到,这短短几日,还真被他揪出了一个唐刀客?
柳瑜尽管不信会有这样巧合的事情,但无论唐刀客是真是假,他都自信会稳操胜券。
要么,这个唐刀客是假的,是被封如故拖出来的替罪羊。
这样一来,如果封如故拿不出此人便是唐刀客的铁证,那便是欺瞒道门,践辱道门尊严。
要么,这个唐刀客是真的。
那么,不世门就必须担负起窝藏犯人、失职不察的责任。
无论怎样,不世门今日都必须给众道门一个说法。
否则,天道不容!
因为成竹在胸,是而柳瑜不急不躁,温和地袖手而立,养精蓄锐,直待与封如故的正面交锋。
因着是涉及人命的公案,且时间还未到天下令中所约定的卯时整,各道门中少有叫嚣者,只是各据一处,各自切察。
独身前来的荆三钗等得暴躁不已。
前几日,知晓封如故未死,荆三钗一颗心本就波澜横生。
谁想没过两日,姓封的又摇身一变,改头换面,竟做上了不世门门主。
荆三钗现今心情很是五味杂陈,直观表现便是拳头颇感痒痒,很想找个人捶上一顿。
很快,找打的人来了。
“……小弟。”荆一雁的手掌亲昵搭上了荆三钗的肩膀,“很久不见,想煞大哥了。”
荆三钗一个激灵,不习惯地去拂他的手:“干什么勾肩搭背的?”
荆一雁一身庄重的石青色道袍,面含微笑时,可谓通身君子萧萧之风:“你我兄弟,如此不是应当的吗?”
荆三钗不耐,虚指之间,暗蕴寸劲,直敲荆一雁腕脉。
荆一雁广袖一揽,巧妙避过,且将荆三钗右手收入了袖中。
二人双掌在袖中相击,闪转之间,已暗暗过了十余近身之招。
待荆三钗发觉不对时,已经迟了。
他的狐狸精大哥近些年来竟又是修为大增,体术已臻于化境,荆三钗一只练惯了短·枪的手,竟是被他连番妙至毫巅的叩、抓、揉、点,敲得筋酥骨软。
荆三钗还没缓过来,右腕便是狠狠一紧。
荆一雁不知何时扯下了他雕饰着“白屋卿相”的冷玉束额,借广袖遮掩,将自己与他的左手死死绑在了一处。
荆三钗:“……你干什么?!”
荆一雁作温柔无辜状:“父亲说了,绑也要把你绑回家。”
“你少打父亲的旗号!”荆三钗气得几欲吐血,想把手挣出来,“就他奶奶的是你想绑我而已!”
“哎呀。”荆一雁左手如雷霆之势扯紧束额,右手却柔和地扶一扶心口,真诚道,“大哥冤枉。”
荆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