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八路军合作抗战——记武士敏烈士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党德信杨玉文 本章:真诚与八路军合作抗战——记武士敏烈士

    武士敏(1892~1941.9.29),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一八九二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自幼喜好习武,常以杀敌报国自勉,他立志读书深造,尔后投笔从戎,救国救民。一九零八年,武士敏考入宣化宫立中学堂,在中学里,他参加了反对沙俄策划外蒙独立的“征蒙先锋队”。尔后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不久就放弃学业,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为革命奔走宣传。

    武士敏将军青年时代,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有胆略、立志献身民主革命的热血青年。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引起全国革命力量的反对,武士敏积极参与反袁活动,仗义疏财,四处奔走,营救被捕的反袁人士郭宗道,并同他一起投身声势浩大的讨袁护国运动。

    一九一七年,武士敏到陕西参加了反对北洋走狗陈树藩的靖国军,结识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胡景翼先生及杨虎城将军,并接受他们的委托,到广东革命根据地谒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见武士敏年轻有为,聪慧好学,大加赞赏。

    一九二四年,国民军发动“首都政变”,武士敏毅然推迟留学机会,参加国民军起义工作,他受任联络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部,到处奔走接洽。

    起义成功后,胡景翼请他出任河南省政府警察厅长,他婉言谢绝。他不为名利所动,不顾北洋直系军阀的侦缉追捕,耗尽家资,奔走于绥远、察哈尔一带,组织各地的流散革命部队,在保定成立了国民军第三军骑兵第一中队。

    从此,他置身戎马生涯,转战直、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激战,功劳卓著。

    一九二五年,国民军分攻直、鲁,武士敏出兵沧州,截断津浦路,有力地配合国民军攻取了天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献身精神。一九二六年,国民军受挫,武士敏响应冯玉祥将军的号召,同共产党人南汉宸、刘仲华等人一同赴苏联学习考察。

    一九二七年,武士敏从苏联回国后,就任杨虎城将军属下的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一九三零年任第七十一师第二一一旅旅长,后改任为第四十二师第一二四旅旅长兼渲关警备司令。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武士敏深受杨虎城将军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抵制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共产党的罪恶行径和排挤杂牌军、消灭异已的作法。

    九一八事变以后,武士敏同张学良将军经常来往,同情东北军收复失地的主张,坚决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前,武士敏正任陕军第一六九师师长,他积极帮助张、杨搞救国义举、坚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救国的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一些工作,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武士敏将军立即请缨上阵,率领第一六九师出陕西,渡过黄河,挥师北上,开赴山西、河北抗日前线。当时,正值山西东线战局吃紧,武士敏立即率部奔向石家庄和娘子关前线。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八日,与日军西进主力在娘子关附近展开激战,武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全师浴血奋战,与来增援的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九师并肩战斗,先后在正大路沿线垣村、黄崖底、广阳坡等地,打了多次伏击战,重创日军,俘获甚多,然后安全突围转进。

    武士敏治军严明,严格训练部队,能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每战必身先士卒,亲临前线,颇得士兵的爱戴。同时,武士敏胸怀民族大义,坚持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共同打击日寇,反对国民党顽固分子不顾国家危亡,搞磨擦反共投降的卖国活动。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陷落,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沿同蒲路、平汉路大举南撤。但武士敏将军坚决反对恐日思想,率领第一六九师与八路军、决死队、国民党骑四师王奇峰部、四川军队李家钰部坚持山西抗战,与敌人周旋于太行山和太岳山上,钳制太原、晋中的日军,多次与日军交战,屡挫敌锋,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军主力部队三万余人九路围攻我太行抗日根据地。

    武士敏将军根据作战部署,坚决听从第十八集团军朱德司令与彭德怀副司令的指挥,率领第一六九师与八路军密切协作,共御外侮,坚守子洪口要隘,同进犯的日军第一零九师团血战数昼夜,杀得日军尸横遍野。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军再次集结第一零九师团和独立第九旅团主力,从平遥县豹凸山侧面,袭击武将军驻在大岳区的第一六九师,形势异常险恶,第一六九师面临三面环攻,武士敏将军指挥若定,集中全师重火力于七月四日秘密转移到沁源的天神山上,第二天凌晨,凶恶的日军刚接近天神山脚下,武将军一声令下,全师大炮、机枪猛烈开火,把日军压制在马家峪沟湾,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尔后,日军架炮组织反击,但我军占据有利地形,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迫使日军后撤。在天神山大捷后,武将军以战功晋升为第九十八军军长,率部继续转战在中条山区,抗击日本侵略军。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攻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将军夹击山西新军,武将军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寇赶出中国绝不罢休。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的影响,国民党朱怀冰等部队都离开了艰苦的山西根据地,而武士敏则坚决与中共合作,在官兵中经常宣传“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的道理。武士敏将军在朱德、彭德怀的鼓励帮助下,表示了坚决抗日的决心,模范地执行了真诚团结,抗战到底的正确方针。

    一九四零年二月,朱德、彭德怀正副司令在沁县召开国共两党的东路军将领会议,共商团结抗日大计,武士敏将军在会后说:“我当了几十年兵,真正懂得为国报效是在小东岭会上听了彭副指挥的教诲后才认识的。从此,我才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军人。”

    第九十八军在武士敏将军的领导下,与八路军密切配合,打退了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多次猖狂进攻,坚持了山西的抗日战争,为稳定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集结临汾、长治、晋城十万多人分十四路向中条山进攻。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二十万人。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二万多人投降,四万多人被俘,一万多人牺牲,其余十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将军事第九十八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日寇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一次,日寇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将军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

    九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三万余人,兵分十四路,向英勇抗战的武士敏将军的部队扫荡,合围第九十八军所在地沁水县东峪、西峪。由于敌我兵力对比悬殊,二十九日武部被日军包围,武士敏将军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全军将士与日军反复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武士敏将军在突围中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九岁。

    武将军殉国后,全国抗日军民悲痛万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全区各地举行悼念仪式,追悼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而壮烈牺牲的英雄,要求各级政府,广泛宣传武士敏将军的抗日功绩,褒奖武将军崇高的爱国抗日行为,发扬武将军的坚持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精神,并函请边区临时参议会举行全边区追悼大会,筹建武将军抗日纪念塔,并将武士敏将军殉难的地区(沁水县东部)改名为“士敏县”

    《新华日报》华北版分别写了消息报道和社论及悼念的文章,指出武士敏将军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始终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为追悼先烈,在长治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中举行隆重的武士敏将军遗骨迁葬仪式,并建碑于墓前,以表彰武士敏将军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曾在太岳山区与武士敏一起战斗过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追怀武士敏将军。

    文中写道:“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他始终不避艰险,模范地实践了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分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赢得的北伐战争胜利的喜悦,经受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严酷考验,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实践了他‘为国报效’宏图大愿的一生。武士敏将军是我们党的忠实朋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那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方便以后阅读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真诚与八路军合作抗战——记武士敏烈士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真诚与八路军合作抗战——记武士敏烈士并对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