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迈 本章:·卷十三

    谏说之难

    【原文】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①,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②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③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④触龙⑤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⑥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⑦,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事皆摧之,是恶⑧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⑨、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⑩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注释】

    ①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韩非,也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公子,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就学于荀子。韩非文辞斐然,思想深刻,有许多著述,大多收在《韩非子》一书中。较有名的著作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他强调严刑峻法,主张以法治国,其学说深得秦始皇赏识。但因李斯担心韩非子事秦,自己的地位将不保,于是毒死了韩非子。所以说韩非也是因《说难》而招致灭顶之灾。说,游说,劝说。

    ②卒:最后,终于。

    ③长安君:赵惠文王之子,被赵悼襄王封于饶地,孝成王时,当做人质被送到齐国。

    ④左师:战国时赵国有名无实的高级官员。

    ⑤触龙:也叫触詟,战国时赵国左师,有远见卓识。

    ⑥少子:小儿子。黑衣:代指王宫卫士,因古时王宫卫士都着黑衣。

    ⑦寤:省悟过来。

    ⑧是:这样。恶:如何,怎么样。

    ⑨闳夭:西周开国功臣,与散宜生、太颠等齐名。西伯侯姬昌被纣囚禁,闳夭等设计用美色重赂,营救西伯脱险;后又佐武王灭商。

    ⑩竦然:惊竦的样子。

    延:引进,请。

    遽:猝然,一下子。

    【译文】

    韩非作《说难》,却死于劝谏君王而招致的灾难。看来规劝君主反招祸,自古如此。至于国君知道人家所要规劝的内容,接见他却不接纳他的意见,可是终究还是言听计从了,这又是变灾难而成可喜可贺的事了。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晋国的阴饴甥前往秦国参加会盟,他将替晋国游说是毫无疑问的。秦穆公问:晋国和睦吗?阴饴甥回答说:不和睦。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答恩德。秦穆公问:全国认为国君的前途将如何?阴饴甥答: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是不会这样的吧?秦国终于让晋惠公回到晋国。

    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请求援救。齐国提出要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赵太后不肯,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老妇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表示希望晋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请他进来,知道他必定是因为这件事而来的。左师从容落座,先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当个宫廷黑衣卫士。太后问:男子汉也爱怜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答:比女人们更爱怜。后来话题涉及到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又深入探讨赵王三代以下没有功绩而封侯的子子孙孙,灾祸涉及他们自身的情况。太后省悟之后,触龙就问: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身在赵国?在这种情况下,太后说:任凭您支派他吧!长安君于是被派出国去作人质。

    范雎在秦国受到冷落,蔡泽来到秦国,让人公开讲一些激怒范雎的话,说:燕国来的客卿蔡泽是天下的善辩之士,他只要一见到秦王,一定会使范雎丧失相位。范雎说: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全都懂得;众人的论辩,我都挫败过他们,这样还怎么能使我失去相位呢?让人召来蔡泽,问他说:您扬言要取代我任相国,有这事吗?蔡泽答道:是的。接着又引据商鞅、吴起、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的事例。范雎知道蔡泽要用游说之词难为自己,故意心口不一地说:牺牲性命,成就名声,为什么不可以?蔡泽拿生命、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以闳夭、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忠告他当今秦王并不加倍优遇功臣,不像秦孝公、楚越王那样,你范雎的功劳也比不上商鞅等三人。规劝他归还相印,把相位让给贤者。范雎对蔡泽肃然起敬,抛却了原先的恼怒,失去了原有的辩才,恭恭敬敬听他的意见,把他请到家中待如上宾。最终取代范雎做了秦相的就是蔡泽。

    秦始皇(统一前为秦王时,生母曾助人发动叛乱)把母亲放逐出秦都,下令说:有敢拿太后的事来劝谏的,杀死他!为这件事而死的人已经27人。茅焦请求入宫劝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借夏桀、殷纣狂乱背理的行为来责备秦王,话还未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吕甥(阴饴甥)的言论出自于正义,左师的计谋发挥于爱心,蔡泽的劝说激发于情理,至于茅焦,真是所谓老虎嘴里拔牙的人了。范雎曾使擅权30余年的秦昭王的舅父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一下子就不如蔡泽了呢?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

    萧房知人

    【原文】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①,萧何自追之。上②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③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④多外迁,王患之⑤。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⑥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⑦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薄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⑧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⑨之与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自至矣⑩。

    【注释】

    ①亡去:逃走。

    ②上:汉高祖刘邦。

    ③诈:欺骗,诓骗。

    ④府属:府中幕僚臣属。

    ⑤患之:以之为患。患,担忧。

    ⑥杜如晦:字克明,唐初名相,凌烟阁24功臣之一。李世民为秦王时,杜如晦便跟随他征战各方,出谋划策,后又帮助李世民夺取王位,居功至伟。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共同辅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⑦起:起事,兴兵。

    ⑧李靖:字药师,唐朝著名统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少有大略。李渊起事后,李靖被秦王李世民征召为幕府,在对各方的战争中,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展现。

    ⑨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

    ⑩珠玉无胫而自至:像珠玉般宝贵的人才便会不请自至。珠玉,珍珠宝玉,此处代指优秀的人才。胫,小腿。

    【译文】

    汉高祖刘邦行军到达南郑,韩信不告而别,萧何亲自去追赶他。高祖骂萧何道:将领们逃跑了几十人,你都没有去追赶,说追赶韩信,是骗我的。萧何说:将领不难找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国之奇士,天下无二。您一定想要争夺天下,除了他再没有一起计议天下大事的人了。于是高祖封授韩信为大将,终于完成汉室大业。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幕府属吏很多外调任职,秦王为此忧虑。房乔(名玄龄)说:离去的人尽管不少,也不值得可惜,杜如晦是辅佐君王之才,大王想要经营天下大业,舍弃如晦就没有能共事的人了。于是上疏请将杜如晦留在幕府中,终成一代名相。韩、杜二人的去留,与兴衰治乱的关系密切到这种程度,萧、房二人的善于发现人才,是无人能比得上的。樊哙跟随高祖在丰、沛起兵,攻占咸阳后劝高祖还军霸上,鸿门宴上解除高祖困厄使之脱险,功劳也不算小了,可是韩信把自己与樊哙身份同等看做是羞辱。唐俭帮助高祖、太宗下决心灭隋建唐,在薄津揭发独孤怀恩发动叛乱的阴谋,帮太宗制定诱降突厥的办法,不能说是平庸之臣,可是李靖认为,失去他也不值得惋惜。以韩信和李靖看来,樊哙、唐俭,也不过是拿熊罴比狸猫而已。创建帝王之业,绝非个别谋士的谋略可成,一定要等到有了韩信那样的大将、杜如晦那样的贤相,然后才加以重用,岂不太难了吗?只要能把萧何、房玄龄一类人安排到帐下,选贤进能,那么,珍珠宝玉般珍贵的人才就会不请自至了。

    吴激小词

    【原文】

    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张总侍御家集①。出侍儿佐②酒,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③,叩④其故,乃宣和殿小宫姬也。坐客翰林学士吴激赋长短句纪之⑤,闻者挥涕。其词曰: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⑥。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相遇,仙姿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湿泪,同是天涯⑦。激字彦高,米元章⑧婿也。

    【注释】

    ①集:集会,聚会。

    ②佐:劝。

    ③摧:伤痛。抑:抑制,压抑。

    ④叩:打听,询问。

    ⑤赋长短句纪之:吟诵词记下这件事情。赋,吟咏,吟诵。长短句,即词,因其句子长短不一,故有此称,又称诗余。

    ⑥《后庭花》:南朝陈后主颓靡荒淫,终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当百姓揭竿而起、国家动荡之时,陈后主还在后宫寻欢作乐。他曾作一首《玉树后庭花》,中有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之语,被人认为是亡国之音,是不祥的预兆。

    ⑦江州司马,青衫湿泪,同是天涯:唐朝白居易被贬江州,一晚与友送别时,听到江边舟中传来悠扬动听的琵琶曲,遂邀琵琶女同饮,言谈得知该女本为长安歌妓,年老色衰,委身为商人妇。白居易听闻,泪湿青衫,感慨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米元章:即米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

    【译文】

    先父在燕山,到北国人张总侍御家聚会。侍女出来劝酒,其中有一人,强抑悲伤的样子,令人可怜。询问缘故,原来她是流落在外的宣和殿小宫女。座中宾客翰林学士吴激吟诵词一首记下这件事,听众无不挥泪。那首词道: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相遇,仙姿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湿泪,同是天涯。吴激,字彦高,是米芾(字元章)的女婿。

    晏子扬雄

    【原文】

    齐庄公之难①,晏子不死不亡②,而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③,谁敢任④之?及崔杼⑤、庆封盟国人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⑥!晏子此意正与豫子所言众人遇我之意同,特⑦不以身殉庄公耳。至于毅然据正以社稷为辞,非豫子可比也。扬雄仕汉,亲蹈王莽之变,退托其身于列大夫中,不与高位者同其死,抱道没齿⑧,与晏子同科。世儒或以《剧秦美⑨新》贬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夫诵述新莽之德,止能美于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序所言配五帝冠三王⑩,开辟以来列之闻,直以戏莽尔,使雄善为谀佞,撰符命,称功德,以邀爵位,当与国师公同列,岂固穷如是哉?

    【注释】

    ①难:遇难,被杀。

    ②不死不亡:不自尽也不逃亡。

    ③私昵:个人宠爱。

    ④任:担任、承担。

    ⑤崔杼: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齐惠公时为正卿。惠公死后,出奔卫国。后返齐,侍奉灵公,灵公死后,迎立故太子光,即齐庄公。因齐庄公行为不检,怒而杀之,立柞臼为君,即齐景公,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家族内讧,在左相庆封的威逼下自杀。

    ⑥上帝:天帝。

    ⑦特:只,不过。

    ⑧没齿:终生,一辈子。

    ⑨美:美化。

    ⑩五帝:关于五帝的说法不一,最常见说法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人。冠:冠盖,超过。三王:一般指夏商周三代之君,即夏禹、商汤和周文、武王。

    直:只不过。

    谀佞:奉承献媚。

    撰:杜撰。符命:符兆,预示着天命神授。

    称:称颂。

    邀:求取。

    如是:这个样子。

    【译文】

    齐庄公遇难被杀之时,晏子既不去死,也不逃亡,而是说: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就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就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个人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等到崔杼、庆封和国内的人在太公的宗庙结盟说有不亲附崔氏、庆氏的时,晏子叹气说:我晏婴如果不亲附忠君利国的人,有天帝为证!晏子这番话正和豫子所说众人待我如何如何那番话意义相同,只是不为庄公献出生命罢了。至于他坚决地据守正义,拿国家利益作理由,不是豫子能比得上的。扬雄在西汉做官,亲身经历王莽篡汉的变乱。退步托身在一般士大夫行列中,不和官位高的人一同去死,终生坚持正道,与晏子同等。社会上有些儒生拿他的《剧秦美新》来贬斥他,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是扬雄迫不得已才写的。颂扬新莽的恩德,结果只能是美化残暴的秦王朝,其中深意不难体会。序中所说新莽与传说中圣明的五帝一样,甚至比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还强之类的话,有史以来没有听人说过,这只不过是在戏弄王莽罢了。如果扬雄善于逢迎讨好,杜撰符命,称颂功德,以此求取高官厚禄,本应与国师公等同了,怎会一直穷困如此呢?


如果您喜欢,请把《容斋随笔》,方便以后阅读容斋随笔·卷十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容斋随笔·卷十三并对容斋随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